聆“中国好人”之乐章,奏“有为青春”之强音

发布者:团委发布时间:2022-09-20浏览次数:339

周佳慧(英语22401班)

黄山四千仞,三十二莲峰”,黄山之美,素冠绝五岳之上。云海在四季之间翻涌,霞光弥漫,雾凇沆砀,但自然之美,也需人为维持。于是在云黄山上,喜气浮空之间,两位“中国好人”默默守望,揽山色入怀,护山色无忧。

习近平总书记给两位“中国好人”李培生和胡晓松回信,盛赞其精神,并号召社会各界发扬。那何为其精神?既是李培生二十四年如一日“飞檐走壁”,一根安全绳拴于腰间,在崖壁上穿梭往复,捡拾垃圾,为给游客呈现黄山最自然的风景。行绝路,行歧路,亦行心中所向所望之道。此绝,是黄山山高路陡,危峰兀立之绝;此歧,是家人顾其安危,反对工作之歧;但李培生仍选择坚守岗位、默默耕耘。也是胡晓春身为第19任“守松人”,每隔两小时检查一遍迎客松,从松针到枝条再到冠顶,兢兢业业,“持平常心,做本分事”,六百多万字的《迎客松日记》,从春华写到秋实,迎客松依旧葳蕤,山景依旧壮丽。所谓“中国好人”,所谓“好人精神”,其内核究竟是什么?笔者认为,是敬业,是奉献。它是李培生胡晓春二人几十年工作虽有时风雨兼程但心如明镜,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敬业;是二人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坚守山上,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奉献。

好人”精神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,是“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”,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无尽藏。前有古人,星光灿烂。仰头可见,星辰日月高天际,望得到的是女娲炼石补天补万民生息时的慈悲;俯首可见,一汪清水流过,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毅;大漠风沙呼啸千年,也丝毫吹不散霍小将军高=-呼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时眼中明媚猖狂的风华……昔往矣,信步三百米甬道 ,阅历五千年沧桑。大浪淘沙,真金从未被历史浪潮裹挟而过,而精神亦然。敬业奉献精神一直一直奔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,凝成了久久不忘的文化基因。

好人”精神亦蔚然于神州厚土之上,是“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”,我们能在烟火人间看见的小确幸。后有来者,群英堂堂。君可见,一群摩托骑手在火光中逆行,配合消防工作,统筹一心,仅用五天时间扑灭山火;君可见,中国非遗京作硬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,秉承“产业报国,传承经典”理念,先后让故宫数十件木器文物“复活”,重焕新生;君可见,疫情横肆中国大地,钟南山院士仍以84岁的高龄出征,以凡人之力,比肩神明。看今朝,山河披锦绣,盛世书华章。春回大地,既处在河清海晏的当今中国,我们就更应该在平凡往复的小事之中发现不寻常的力量,奉献敬业精神恰如春雨,虽“润物细无声”,但也能造就“花重锦官城”的繁华之象。

好人精神”更应该是“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”的传承。千年前,《论语》被一字一句珍而重之的刻于竹简木椟之上,此后星河流转,它被吟诵在士大夫的口中,被编写入帝王的治国方策中,传唱在每一栋瓦舍之下,上千年时光徐徐淌过,《论语》依旧光辉熠熠,一如当年,这便是传承的重要性。事业文章随身销毁,而精神万古如新。吾辈青年当学习“中国好人”之精神,践行青春使命,谱写青春乐章。

吾辈青年可有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经天纬地之大志,但也切不可忽视敬业奉献等看似微小之精神。是以古之所谓: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。“中国好人”精神是可行到大处,也亦能落到小处的务实精神,我们应认真学习,贯彻落实,于平凡之中现真章,躬身潜行,对祖国、对人民抱有更饱满而热切的爱,在时代的洪流中秉持初心,明月在怀,走好青年征程。